找到相关内容1164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心说(七):人与自然的融和

    第七章 心包太虚——人类与自然的融和   一、心生万法   禅宗典籍《宗镜录》卷九十八:   大珠和尚云:“心性无形即是微妙法身,心生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,示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;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|生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4050085497.html
  • 谈心说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不翼而飞时,那种焦虑难舍的心境,只有当事者才体会得出。这是哪一个心识在做怪呢?是八中的第七,名为末那。   《瑜伽师地论》第六十三卷云:   末那名意,於一切时;   执我,我所及我慢等,思量为性。(《大正藏》卷三十,六五一中)   《八规矩颂》的“七识颂”云:   随机执我量为非,贪痴我见慢相随,   有情日夜镇昏迷,四惑八大相应起。(《卍续藏经》卷九十八,二九四——二九五)  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何为心、意、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这属于佛教心理学的内容。小乘佛教讲六,分别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大乘佛教则讲八,在六识外增加第七末那和第八阿赖耶识。前六属于意识范畴,第七和第八识则属于潜意识范畴。   心、意、三个概念,虽名称不同,有时也会通用。当它们分别使用时,心是指第八阿赖耶识,为积集义,储藏有情生命中曾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。意是指第七末那,为思量义,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,即根源于第七...

    济群法师答

    何为心、意、?|济群法师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1378071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众生皆具佛性,为何不自家宝藏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佛性,是生命中的清净宝藏。与此相对应的,还有无明。佛性是无始的,无明也是无始的。我们常说“一念不觉”,事实上,我们从未觉悟,是“念念不觉&rdq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众生皆具佛性,为何不自家宝藏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02277938.html
  • 末那

    末那●作者:黄忏华居士   一、举体出名门   第七末那,无始以来,与第八阿赖耶识俱起,常恒相续,以第八之见分为本质,自于上别变相分而缘之,思虑量度为我为我所属,确执不舍。此思量所缘境之作用胜余,具恒审二义,故名意即末那。此意(末那)即,故名意识。此与第六同名,诸经论中,恐此滥彼,但名此第七曰意,名彼第六曰意识,故识论之译本,存末那之原语。但虽同名意识,而立名之意义有别。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848263.html
  • 之异说

      九之异说  大乘经论有九之异说渊源于楞伽经及真谛法师,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6:“由虚妄分别、是则有识生、八九种种、如海众波浪  。”(实叉难陀译)  《显识论》卷1:“显识者有九种。一身。二尘识。三用识。四世识。五器识。六数。七四种言说。八自他异识。九善恶生死。其次分别有二种。一有身者识。二受者识前九中。 ”(真谛译)  《转识论》卷1:“具有八种异。谓依止处等。具如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854264.html
  • 第七与假悟

    第七与假悟  作为完整开讲,我将会接着整理末那和第八细微内容和分别,这些都是行者在实际修行中将要面临将要经历的.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有很多人会把发现第七的根当作开悟,我们接下来就说说第七亦即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。末那,由如来藏所生,非有形色,故名为末那。  末那具有“恒、审、思量”的体性。  末那从无始劫以来,于五位中——睡眠、闷绝、正死位、灭尽定、无想定中,它都是不断灭的,所以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2265111.html
  • 第三能变

    第三能变●作者:黄忏华居士   一、能变差别门   第三能变之差别,总有六种。此随不共所依眼耳鼻舌身义六根,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,各有分别,依之缘之能依能缘之识体,亦有六数。此六种识之立名,有随根得名随境得名两种。一随根得名者,随所依根,立能依识名。即随所依根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,名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起作用之心性,即前五,为眼识乃至身识。名以意根即第七为不共所依起作用之心性,即第六,为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748262.html
  • 佛教八

    佛教八  佛法唯识学中的“八心王”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。   1、眼识: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,就是眼识的功能。注意,眼睛只能看见,而不会分别;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... 前五是感识,认识具体对象。   6、意识:意识是第六,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。前五中有一起作用,意识便同时俱起。   此外,意识对内外之境,不分有形无形,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,有比知、推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4360502.html
  • 小议八

    唯识之接触,方解开胸中弥漫多时的雾障,使人豁然开朗。人的八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等八,其中前六就是人的六根缘尘境而形成的虚幻执着,那么第七是第六所依之根,它常随四烦恼——我慢,我爱,我见,我疑,它内执取阿赖耶识,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,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,为能藏,能含一切法的种子;所藏,受前七所执取。它无性中无覆无记,它的种子现行时善恶分明,业报相继,毫厘不爽。  ...

    心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4954236.html